中秋节来历及风俗简介,月圆人团圆,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节日庆典

你有没有想过,中秋节这个充满温馨和甜蜜的节日,究竟是怎么来的?它又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呢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中秋节的神秘面纱,探索这个古老节日的来历和风俗。

中秋节,又称仲秋节、团圆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,赏月、吃月饼,享受着这个美好的节日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节日的起源和风俗,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

中秋节的起源

中秋节的历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月的崇拜。在《周礼》一书中,就记载了“中秋”这个词。根据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,因此被称为中秋。另外,在一年四季中,每季分为孟、仲、季三部分,所以秋季的第二个月就叫做仲秋。

到了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据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,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这个节日在唐朝时就已经相当盛行了。到了宋朝,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,赏月、玩月成为了一种风尚。明清时期,中秋节更是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

中秋节的神话传说

中秋节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,除了它悠久的历史之外,还与许多有趣的神话传说有关。其中最著名的,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。

相传,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,他射下了九个太阳,解救了百姓于水火之中,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尊敬。后羿娶了嫦娥为妻,两人过着幸福的生活。有一天,后羿得到了西王母赐予的不死药,但他并没有自己吃,而是放在了家里。嫦娥知道后,偷偷地吃下了不死药,飞到了月亮上,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。

为了纪念嫦娥,人们在中秋节时会摆设香案,向嫦娥祈福,并赏月、吃月饼,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之情。

中秋节的风俗

中秋节的风俗很多,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,莫过于赏月和吃月饼了。

赏月

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。据说,在魏晋时期,人们就已经有了中秋赏月的习俗。到了唐代,赏月更是成为了一种风尚。在宋代,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,京城所有的店家、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,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,夜市热闹非凡。

到了现代,赏月依然是中国人中秋节的必备活动。每到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都会坐在院子里,一边聊天一边赏月,享受着这个美好的夜晚。

吃月饼
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象征着团圆和丰收。月饼一词,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中,那时,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。后来,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。

月饼的种类很多,有蛋黄莲蓉、豆沙、五仁等。每到中秋节,家家户户都会买月饼,分给家人和朋友,共同分享这份节日的喜悦。

其他风俗

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,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风俗,比如:

燃灯:在中秋之夜,人们会点燃灯笼,以助月色。在湖广一带,人们会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;在江南一带,则会有制灯船的节俗。

猜灯谜:在中秋月圆之夜,人们会在公共场所挂起许多灯笼,灯笼上写着谜语,供大家猜解。猜对者会得到一些奖品,增加了节日的乐趣。

观潮: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。

中秋节的意义

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甜蜜的节日,它象征着团圆和丰收。在这一天,人们会放下繁忙的工作,与家人团聚,一起赏月、吃月饼,享受着这个美好的夜晚。

中秋节也是一个表达思念之情的节日。在远离家乡的人们,会在中秋之夜,抬头仰望明月,思念着远方的亲人,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。

中秋节,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节日,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情感,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版权属于:5xsq翻墙地址合集 - 打开隐藏入口,免费看剧+互动换脸+搞笑短片 本文链接:https://mobile-5xsqfanqiang.com/post/405.html 版权声明‌: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