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许多古诗词都描写了中秋节的月圆人团圆、思乡怀人的情感。以下是一些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:
1.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苏轼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2. 《月夜忆舍弟》杜甫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3. 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白居易
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
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亭东面湓江边。
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
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
4. 《中秋月》李朴
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
狡兔空从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。
灵槎拟约同携手,更待银河彻底清。
5. 《中秋月》徐有贞
万古中秋月,今宵分外明。
清光凝素魄,爽气散秋城。
良宵欢宴洽,佳节赏心并。
圆缺年年事,悲欢此夜情。
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,展现了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寓意和思乡怀人的深情。你有没有在某个中秋的夜晚,抬头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?那轮明月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,他们用细腻的笔触,描绘出中秋的月色、月光,以及那份独特的思念与团圆之情。中秋节的古诗词,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,将那个时代的情感与风俗展现得淋漓尽致。那么,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有哪些呢?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经典之作,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美丽。
描写中秋的月色与月光

中秋的月亮,总是格外明亮、圆满,古诗词中也不乏对月色的赞美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,那句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简直成了中秋的代名词。他不仅问出了人们对月亮的无限遐想,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而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更是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愿望。
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中,那句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则将中秋的月色与思乡之情完美结合。他通过对月亮的观察,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。而杜甫的《月夜》中,那句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则将中秋的月色与对故乡的思念推向了高潮。
描写中秋的团圆与思念

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,古诗词中也不乏对团圆的赞美。苏轼的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中,那句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”表达了对团圆时光的珍惜,以及对来年团圆的期盼。
而李清照的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中,那句“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”则将中秋的团圆与思念结合在一起,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描写中秋的习俗与风情

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,古诗词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习俗的描写。比如,吃月饼就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。苏轼的《中秋月》中,就提到了月饼:“暗香浮玉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!”这里的“飞镜”就是指的月亮,而“把酒问姮娥”则是指的中秋节人们赏月、饮酒的习俗。
另外,赏月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。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中,那句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就是描写中秋赏月的经典之作。他通过对月亮的观察,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描写中秋的神话传说
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,古诗词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神话传说的描写。比如,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是中秋节最著名的神话之一。李商隐的《嫦娥》中,就提到了这个传说:“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他通过对嫦娥的描写,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无限遐想。
另外,吴刚伐桂的传说也是中秋节的重要神话之一。辛弃疾的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中,就提到了这个传说:“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!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、清光更多。”他通过对吴刚伐桂的描写,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之情。
描写中秋的意境与情感
中秋节的意境总是格外优美,古诗词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意境的描写。比如,孟浩然的《秋宵月下有怀》中,那句“秋空明月悬,光彩露沾湿。”就是描写中秋夜景的经典之作。他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写,表达了一种宁静、祥和的情感。
而陆龟蒙的《中秋待月》中,那句“转缺霜输上转迟,好风偏似送佳期。”则将中秋的意境与情感结合在一起,表达了一种期待、向往之情。
中秋节的古诗词,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,将那个时代的情感与风俗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的月色、月光,还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份独特的思念与团圆之情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经典之作,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美丽。